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PT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主、争取人民当家作主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前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会计制度,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民主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事实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通过这一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保证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维护,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确保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证人民通过国家政权实施管理国家的权力,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二)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找准人大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履职各方面和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具体实践中,确保党的领导不落空。(三)完善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机制各级党委要健全领导人大工作制度,选好配强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党组织建设,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要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善于通过人大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来贯彻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维护法治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要健全选举制度,完善选举程序,优化选举组织工作,保障选民和代表依法行使选举权。要健全代表工作制度机制,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完善代表参与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发挥作用。要完善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人大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行使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职权。要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切实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三)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展协商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把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机制体制,将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二)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保障。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