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杨振宇PPT
杨振宁(Chen-Ning Yang,1922年10月1日—2021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Chen-Ning Yang,1922年10月1日—2021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北京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荣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名誉主任。早年经历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1923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学生赴美攻读数学,一年后,也带着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杨振宁前往北平(今北京)。1929年,杨振宁入读私立崇实小学(后改为北京第三实验小学)。1933年,杨振宁入读北平崇德中学,参加中学物理竞赛即获得北平市第三名。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杨振宁一家三口南下,经天津、青岛取道海路,辗转抵达上海。由于内战爆发,杨振宁随母亲罗孟华避居昆明,转读昆华中学高中二年级。1938年,杨振宁以高二学历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被西南联大录取,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攻读物理学。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随即考入该校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学术生涯西南联大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振宁考取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物理学家费米,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杨振宁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研究》。芝加哥大学时期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清华大学时期1971年7月,杨振宁回国访问,是中美建交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籍科学家。1978年3月,杨振宁应邓小平、方毅的邀请回国讲学,后受聘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以及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等职务。1980年,杨振宁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与邓稼先等科学家一起发起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被聘任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1981年7月,杨振宁应邀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首期少年班,并亲自讲授大学物理课程。1983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创建高等研究中心,并亲自任首任主任。1986年,杨振宁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聘为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兼物理系主任,主持创建了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提出杨-米尔斯场理论。1997年,杨振宁从石溪分校退休,转为该校荣誉退休教授,同年回到清华大学,居住在清华园西家属区。2003年,杨振宁回到石溪分校,任教授至2016年。2004年,杨振宁与翁帆结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4月1日,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正式转聘为清华大学教授。2016年4月他还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归国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同年9月,杨振宁亲自为2016级本科新生上课。2017年,杨振宁教授从教70周年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2018年4月12日,杨振宁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宣布放弃外国国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杨振宁“共和国勋章”。2021年5月,杨振宁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归国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并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主要成就科学研究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新方向。他与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与巴克斯特合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与卡斯特勒合作提出BCS理论,与合作伙伴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杨振宁的学术成果包括相变理论、玻色子多体问题、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对称性和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重轻子数守恒下弱相互作用的有效拉氏量、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规范场与纤维丛理论以及杨-巴克斯特方程等。教育贡献杨振宁在促进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方面贡献卓越。他多次到中国各大高校演讲,鼓励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筹建高级研究所或理论物理研究室。此外,他捐资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资助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建立物理系、研究所或教学中心。社会影响杨振宁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为华人科学界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严谨治学,勤奋创新,为华人科学界赢得了国际声誉和尊重。同时,杨振宁也是一位热心教育事业的科学家,他关注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参与教育事业改革和建设,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科学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之,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就和贡献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个人生活杨振宁的妻子是著名物理学家翁帆,两人于2004年结婚。翁帆曾是杨振宁的学生,两人相差54岁,这段婚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两人一直保持着低调的生活,专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除了妻子翁帆外,杨振宁还有三个子女,分别是长子杨光诺、次子杨光宇和女儿杨又礼。他们都是优秀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逝世2021年9月22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享年99岁。杨振宁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缅怀,他的一生被誉为“科学巨匠”和“华人之光”。杨振宁的逝世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整个人类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将永载史册,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和创新突破。总之,杨振宁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光辉成就。他的逝世让我们深感痛惜和惋惜,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类科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