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PPT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美术装饰等。苏绣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代表作《猫戏图》苏绣《猫戏图》绣品尺寸:纵104厘米 横50厘米,作者:沈寿。此作为沈寿晚年精心之作,绣猫两只,嬉戏于湖石、牡丹之间,形态逼真,生动传神。针法以“施毛针”为主,参以“虚实覆盖针”绣制猫毛,柔细逼真。湖石采用“螺旋针”绣制,牡丹则运用“散套针”、“滚针”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浓淡深浅。全幅作品用色多达十余种,绣线劈丝极细,且针迹平齐,几乎不露针脚。沈寿绣制的《猫戏图》绣品堪称“仿真绣”的代表作,该作品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苏绣《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绣品尺寸:纵127厘米 横91厘米,作者:沈寿。沈寿在刺绣《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时,采用了自己创造的“仿真绣”针法,这种针法将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与中国刺绣的传统针法融为一体,使所绣的人物肖像达到了“神形兼备”的艺术境地。湘绣湘绣,湖南省长沙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四十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代表作《狮虎图》湘绣《狮虎图》绣品尺寸:纵108厘米 横194厘米,作者:杨佩珍。杨佩珍绣制的《狮虎图》绣品,在针法上运用了多种针法绣制虎狮的皮毛,表现动物皮毛的质感。尤其是狮虎的眼睛绣得更是传神,采用了精细的套针和施毛针法,把狮虎的凶猛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作品绣工精细,针法活泼,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湘绣精品。《毛泽东像》湘绣《毛泽东像》绣品尺寸:纵102厘米 横85厘米,作者:吴文辉。吴文辉绣制的《毛泽东像》绣品,运用“掺针”来表现人物面部的肌肤纹理,用“接针”绣制人物的须眉,使绣品上的人物形象逼真传神。该绣品人物造型准确,形象生动,色彩柔和,构图严谨,是一幅难得的湘绣佳作。粤绣粤绣是广州刺绣(广绣)和潮州刺绣(潮绣)的总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粤绣针法多变,针步均匀,能巧妙运用针法和绣线表现出人物的神形特征。粤绣品种繁多,包括被面绣、枕套绣、床帐绣、台布绣、帐檐绣粤绣#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分为广州刺绣(广绣)和潮州刺绣(潮绣)两大流派。粤绣以其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和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粤绣的针法灵活多变,针步均匀,能够巧妙地运用针法和绣线表现出人物的神形特征。代表作《百鸟朝凤》粤绣《百鸟朝凤》绣品尺寸:纵130厘米 横60厘米,作者:陈少芳。这幅作品以凤凰为主题,周围环绕着形态各异的鸟类,寓意着百鸟朝拜凤凰的吉祥景象。陈少芳运用精细的针法和丰富的色彩,将每只鸟的神态和羽毛的质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作品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粤绣中的经典之作。《富贵白头》粤绣《富贵白头》绣品尺寸:纵100厘米 横50厘米,作者:梁秀玲。这幅作品以牡丹和白头翁为主题,寓意着富贵和长寿。梁秀玲运用细腻的针法和柔和的色彩,将牡丹的华丽和白头翁的灵动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整幅作品构图严谨,色彩和谐,充满了温馨和吉祥的气息,是粤绣中的佳作之一。蜀绣蜀绣,四川省成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蜀绣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发展成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芙蓉鲤鱼图》蜀绣《芙蓉鲤鱼图》绣品尺寸:纵92厘米 横45厘米,作者:杨德全。这幅作品以芙蓉和鲤鱼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丰收。杨德全运用精湛的针法和丰富的色彩,将芙蓉的娇艳和鲤鱼的灵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作品构图新颖,色彩鲜艳,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是蜀绣中的经典之作。《熊猫花鸟图》蜀绣《熊猫花鸟图》绣品尺寸:纵100厘米 横50厘米,作者:程明洁。这幅作品以熊猫和花鸟为主题,展现了四川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生物多样性。程明洁运用细腻的针法和柔和的色彩,将熊猫的憨态可掬和花鸟的生机勃勃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整幅作品构图巧妙,色彩和谐,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是蜀绣中的佳作之一。总结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绣品以其精美的工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和喜爱。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四大名绣的当代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四大名绣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苏绣的当代发展技术创新现代苏绣在技术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如使用电脑辅助设计(CAD)来绘制图案,提高绣品的精度和效率。同时,新材料的应用也使得苏绣更加多样化和富有现代感。艺术融合苏绣在保持传统技法的同时,也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与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结合,创作出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性的作品。湘绣的当代发展产业化发展湘绣在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湘绣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文化传承湘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动湘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新的绣娘和传承人。粤绣的当代发展国际化发展粤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粤绣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展览和交流活动,推动粤绣的国际化发展。跨界合作粤绣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积极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如与时尚设计、家居装饰等领域结合,创作出更多元化、实用化的作品。蜀绣的当代发展保护与传承蜀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通过设立博物馆、传承基地等方式,加强对蜀绣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产业发展蜀绣产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积极探索新的市场领域和消费群体,推动蜀绣产业的持续发展。总结四大名绣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通过技术创新、艺术融合、产业化发展、文化传承等多种方式,四大名绣正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