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明PPT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主革命家,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早年经历林觉民幼居台湾省日本统治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主革命家,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早年经历林觉民幼居台湾省日本统治下的台北,接受日本教育。祖父林宾日是台湾富绅,汉学造诣颇深,勤于课督子侄,颇重视礼教。林觉民排行第五,自幼聪慧过人,师从台湾进士洪守一与台湾举人蔡元培。少年随父入台湾省城读小学,甲午战争后,日本窃据台湾省。革命思想林觉民自幼受到父兄延师教读,受中国传统文化薰陶。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入台湾总督府学校“蕃书调所”(今台湾大学前身),接受儒学等传统文化教育。1902年春,因反对日本教师侮辱中国学生,林觉民被家人接回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读书。入读鼓山学院。受老师影响,其后开始阅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康有为的著作也成了林觉民阅读的对象。广州起义1911年春,得知黄兴等在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消息后,即从家乡赶到香港入广东支部结成同盟会福建支部,并捐出家资印《人权宣言》,宣传革命思想。4月23日,黄兴率领林觉民等120余人在广州起义,攻入总督衙门。林觉民奋勇当先手掷炸弹,杀敌无算。后因受伤被俘。当时清军回报战果:“共获俊美少年一名,赏给识者”。林觉民被俘后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狱中斗争狱中坚持斗争,并写下了《绝笔书》,表达对父母妻儿的爱恋与革命必死的决心。4月27日夜,林觉民被押赴广州东郊的刑场,在行刑前他毫无惧色地向敌人拍案斥责道:“大清帝国气数已尽,我死后不足惜!”并写绝笔书两封分寄父亲和妻子。同日黎明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4岁。遗体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