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PPT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一、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尊重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家长和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因此,教...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一、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尊重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家长和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二、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和形式教师和家长沟通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教师一句很平常的言辞,可能就会引起家长的误解,甚至不满。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让家长感到亲切、自然、尊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少批评人性的弱点中有一条就是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赞美,而不喜欢听批评。所以,在和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或建议。如果教师在和家长交流时,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的错误或不足,家长就会很反感,不但不接受教师的建议,还会和教师对着干。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方式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清脆的嗓音、生动的语调、丰富的词汇、流畅的表达、适当的幽默等,都能使对方感到轻松、愉悦,并能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因此,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方式。三、注意沟通的时间和地点与家长沟通,一定要选择好时间和地点。如果教师选择在家长上班时或工作很忙时与家长沟通,或者是在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与家长交流,效果都不会很好。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选择一个双方都比较轻松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多途径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有很多种方式和途径,如开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网络交流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交流逐渐成为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新方式。网络交流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交流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由于网络交流的隐蔽性,也更能使教师和家长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以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五、以理服人,达成共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以理服人,争取让家长理解并接受教师的观点或建议。如果家长对教师的观点或建议不理解、不接受,教师千万不要急,更不能以势压人,要静下心来,以商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理服人,争取达成共识。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不管是“对中有错”,还是“错中有对”,或是“完全正确”,都要向家长如实反映,以便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更好地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在沟通中,教师要能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长们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教师要了解家长的所想,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细致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放心。以诚相待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家长,以诚相待,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提高家长工作的质量。例如:有的家长出于种种原因,经常会把孩子送到老师面前说:“这孩子我不行了,我管不了了,请您多多费心,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你这孩子真是太不听话了,这么不争气,我看你长大能有什么出息。”这些家长看似真诚,实则是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无能,更是对教师教育的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埋怨家长,而应该婉转的指出家长的错误观点,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并诚恳地指出其教育孩子的正确之处。这样,不但家长乐意接受,而且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真诚沟通。要注意态度和方式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语气要平和、亲切,切忌命令式或居高临下式的口吻,让家长有受尊重的感觉。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以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只有尊重家长、尊重孩子的家庭,才能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以情感人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沟通的家长,他们一般比较溺爱孩子,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包庇、袒护孩子。对于这类家长,教师应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首先,要稳住家长的情绪,然后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其次,要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也要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要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长期的、全方位的教师。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是巨大的,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深入的、全面的,甚至超过了教师。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意图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和协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人格和个性,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的人格和个性,不要以教师的身份去压制或批评家长。同时,也要理解和尊重家长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不要轻易地否定或指责。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长沟通的频率和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过于频繁的沟通可能会让家长感到厌烦,而沟通不足则可能会让家长感到被忽视。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沟通频率和时机。例如,在孩子出现问题或需要家长配合时,可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学期初或学期末,可以安排家长会或家访等活动,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总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为家长和孩子服务。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是沟通的重要环节,尤其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更应该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反映了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关注,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从而制定更加贴切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在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时,教师要保持耐心和开放的心态,不要急于打断或反驳家长的观点。同时,也要善于通过提问和反馈来引导家长表达更加具体和深入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还能够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加全面和有力的支持。避免过度依赖社交媒体或电子邮件虽然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工具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但过度依赖这些工具可能会导致沟通变得机械化和缺乏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该注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如家长会、家访等,以建立更加紧密和真实的关系。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社交媒体或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也是必要的。但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教师应该注意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礼貌性,避免因为误解或沟通不畅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在处理家长的问题和投诉时,教师应该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同时,也要尊重家长的权益和尊严,不要因为家长的地位或背景而有所歧视或偏见。只有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才能够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关注特殊家庭和特殊孩子特殊家庭和特殊孩子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这些家庭和孩子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家庭和孩子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支持措施。同时,也要尊重家长的隐私和意愿,不要过度干涉或介入他们的家庭事务。结语综上所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以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为基础,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为家长和孩子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孩子在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