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秋白PPT
翟秋白(1896年3月2日—1935年6月8日),原名翟双祥,学名翟霜,字秋白。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和...
翟秋白(1896年3月2日—1935年6月8日),原名翟双祥,学名翟霜,字秋白。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和翻译家。1920年,翟秋白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于俄共(布)入党,是“中共十六大”后新选入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任中央出版局委员。1931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1934年1月,任中共全总党团书记,兼管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文化部。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2月23日,因肃反被错杀于江西福建省长汀县。求学时代1896年3月2日,翟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幼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少年时考入武昌两湖书院。1916年秋,院长孔祥柘应苏俄教育使馆邀请前往俄国考察,为俄国各校直通中国留学生招生。此时与同学张太雷及俄人波格达诺维奇组成三人小组准备同往苏俄考察教育。“与其说考察教育,不如说是想找一种救国救民的真理。” 后来他们的“俄路组”得逞。经过连日颠簸的火车轮船行程,历时三个月,方抵达俄都彼得堡(今圣彼得堡)。革命年代留苏岁月1920年10月4日,在苏俄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科工作期间,经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布)。这是他思想转变和人生道路的重要里程碑。为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他先后翻译了《国际歌》《东方大学》等文献;创办《劳动者》报并主持笔政;为提高中共党人的理论水平并研究建党问题专门进行读书学习。从机关干部转为职业革命家的经历造就了翟秋白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地位。参与建党1921年春夏之交,在陈独秀离沪赴粤之时受其委托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此期间结识了周佛海并发展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俩成为早期党员中仅有的两个工人团员。” 在此期间还结识了施存统、俞秀松等人。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上海发起组还收到北京、广州、长沙、武汉和济南等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信件,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组织。这些信件对上海发起组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起了催生作用。赴俄经历1921年春夏之交,在陈独秀离沪赴粤之时受其委托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因性格和爱好上的冲突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引起误会与隔阂。” 在这种情况下,“秋白决定出国考察。” 与此同时共产国际东方局也来电催促他出国。当时恰逢苏俄外交代表加拉罕来华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并建议其“绕道日本前往苏俄”。经加拉罕同意后他与好友刘少奇等一行三人从上海出发前往日本。经过短暂停留后即乘船赴苏。“在苏俄的几个月里他有机会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周恩来、彭述之等一大批中共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山城(奥拉宁包姆城)贫民窟到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摇篮——莫斯科中山大学,从莫斯科到西伯利亚、到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考察学习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这次赴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从那时起他开始更加系统地研究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并积极从事翻译工作。” “在莫斯科他协助中文教师们翻译俄文教材并撰写文章。” 随后被安排到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任翻译兼教员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来苏学习的冯玉祥将军和孙中山先生及来苏派往中国宣传十月革命的著名记者陈望道先生等。“这对他后来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期间还结识了俄共(布)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斯大林并多次受到其接见。“这是中苏两国两位伟人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