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人物事迹PPT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九区漆工镇湖塘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九区漆工镇湖塘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早年经历方志敏自幼聪慧过人,1916年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今南昌航空大学)。在校学习期间,他受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1年,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出任弋横地区党团书记,领导农民运动。农民运动领袖在方志敏的领导下,弋横地区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农民纷纷组织起来,打击土豪劣绅,分田地、斗地主。1927年,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随后,他历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等职,领导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10军、红11军的创建及发展,使根据地发展为拥有20余县、数百万人口、声势浩大的革命根据地。坚定的革命信念方志敏在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即使在遭受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后,他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仰。在狱中,他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篇章,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不朽的牺牲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追剿,于8月6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影响与传承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和事迹,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革命者和人民群众。他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英勇斗争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方志敏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勇往直前。结语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我们应该铭记方志敏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继承他的革命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方志敏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革命思想和战略。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种坚定的信仰和理论自觉,使他在革命道路上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杰出的军事才能方志敏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指挥红军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战斗。在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他领导红军进行了多次反“围剿”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为红军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方志敏深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他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积极为群众谋利益。他关心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使他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方志敏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在革命斗争中,他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但始终坚定信念,毫不退缩。即使在被捕入狱后,他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仰和忠诚。他的这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成为了后来革命者的楷模和榜样。广泛的国际影响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和事迹,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事迹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许多国际友人和进步人士都对方志敏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赞扬。他的影响力和声誉,为中国革命赢得了国际上的支持和同情。结语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纪念方志敏同志,就是要铭记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和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传承方志敏同志的坚定信仰、忠诚品质、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