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介绍PPT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创作背景《西游记》的产生,在历史上的说法不一。不能否定,吴承恩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吴承恩在撰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虽然以唐僧取经的历史故事为蓝本,但他是以一个历史家的态度,本着“述变通”的原则,进行了艺术上的加工和再创造,使《西游记》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被大量译为西文,渐传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多种文字。在国外,《西游记》被普遍认为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古代小说,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英国大百科全书称《西游记》“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起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故事梗概东胜神州的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块巨石孕育出了一只明灵石猴,石猴后来拜须菩提为师后习得了七十二变,具有了通天本领,于是占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太白金星下凡招安大圣上了天庭,后来大圣因为嫌玉帝赐封的官职太低,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困于炼丹炉内四十九天后,大圣踢翻炼丹炉,大闹天宫,使用法力一路打出天门去了花果山,随后如来佛祖出现,将大圣镇压于五指山下。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一同西行取经。这一路上分别收服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和尚,唐僧取了大乘佛法的经书之后,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回到东土大唐,由大唐高僧玄奘把真经带回,最终五圣成真。人物形象1. 唐僧唐僧,俗家姓陈,生于河南洛阳,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世俗称为“唐僧”,小名叫“江流儿”。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而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在观世音菩萨的指点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远万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经,路途上收得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经历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随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2. 孙悟空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他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钢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西游记》。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文学或相关作品中,被塑造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形象。3. 猪八戒猪八戒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登场的虚拟角色。又名天蓬元帅,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因调戏霓裳仙子被贬下凡尘,投了猪胎,生的猪头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落草。后受观音菩萨点化,入赘高老庄务农,等待取经人。他虽好吃懒做、好色贪财,但力大无穷而又仗义疏财,能整除邪恶,是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角色。他的一些小缺点反而赢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形象。4. 沙僧沙悟净是《西游记》里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降妖宝杖是沙僧使用武器,由鲁班以吴刚伐下的桂树枝所制,外型两端细中间粗,曾被妖怪形容像擀面棍。但在各类文艺作品中,武器形象则多为月牙铲。据原著描述,该杖同九齿钉耙一样重。沙僧法名悟净,人称沙和尚,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降妖宝杖,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艺术特色1. 想象丰富《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以想象和虚构为主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神奇的想象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加以结合,创造出一个奇妙的神魔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既有奇特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历史内涵。2. 人物塑造《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孙悟空勇敢机智,神通广大;唐僧慈悲为怀,意志坚定;猪八戒好吃懒做,却又憨厚可爱;沙僧忠诚善良,任劳任怨。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既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才能。3. 语言风格《西游记》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生动活泼。作者通过运用夸张、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的语言既富有表现力,又充满趣味性。同时,小说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民间俗语和方言俚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贴近民众,易于理解。4. 主题深刻《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其主题深刻而广泛。小说通过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忠奸、美丑等复杂面貌。同时,小说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这些主题的深刻性使得《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后世影响《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深远而广泛。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