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PPT
端午,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
端午,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楚国人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最终被贬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端午节的意义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端午节也是一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节日,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人们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个节日,感受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传承中创新,让端午节的习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