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PPT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背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5月,英军攻陷广州城,随后,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人民奋起抗击,打死数名英军士兵。随后,英军到三元古庙耀武扬威,激起三元里人民的极大愤慨。过程初步行动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英国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暴行,激起了三元里人民的极大愤慨。壮大队伍三元里人民在反侵略的正义斗争中,爱国心切,义愤填膺。他们怀着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纷纷拿起武器,团结起来参加斗争。三元里附近103乡的群众,包括农民、手工业工人、店员、水师官兵、小贩等,齐集三元古庙,共商抗英大计。三元古庙前广场旗帜飘扬,人山人海。最后,他们决定以三元古庙为据点,齐集各乡壮丁,誓死与英军血战到底。巧妙伏击5月30日清晨,英军派出小股兵力出城侦察,被三元里人民发现。三元里人民立即鸣锣聚众,分头把守各处要道,准备迎战。当英军1000多人蜂拥而出时,即遭到三元里人民的迎面痛击,狼狈退回城中。当天傍晚,三元里人民乘胜追击,向英军驻地发起围攻,并放火烧了英军驻地附近的房屋,英军死伤惨重。扩大战果31日,三元里附近数十里内的群众,以三元里为阵地,包围了四方炮台和英军驻地,并联合附近水师,断绝了英军的陆路和水路撤退的路线。英军困守孤城,陷入绝境。结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爱国官员林则徐、邓廷桢的支持和援助。当时,林则徐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途经广州,得知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消息,即与邓廷桢联名写信给广州地方官,鼓励三元里人民坚持斗争。三元里人民在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员的支持下,坚持斗争长达一个多月。最后,英军不得不向清政府屈服,缴出全部鸦片烟土,并付出600万元军费,狼狈撤出广州。影响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对中国人民后来的反侵略斗争有深远影响。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光辉起点。这场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它用铁的史实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他们必将用自己的力量驱逐外侮,把自己从奴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中国革命史讲义》)。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为后来的义和团运动以及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斗争经验。总结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英雄先驱。它用铁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它用人民的鲜血谱写了一曲反侵略的壮丽凯歌,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