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古诗及作者讲解PPT
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译文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
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译文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注释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梳洗罢:梳洗完毕。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称。皆不是:全都不是。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mò mò):含情相视、欲语还休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水悠悠:水悠长悠远。悠悠:漫长而遥远。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洲:水边陆地。赏析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展示了她盼生盼死的爱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的悲惨生活。这首小令,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全词以“望”字为词眼,写她晨起登楼,盼望远行在外的丈夫归来的情景。她“梳洗罢”,即精心地打扮了一番,然后“独倚望江楼”焦急地企盼着丈夫的归来,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所见之船,并没有一只是丈夫所乘。她由希望变成了失望,由失望变成了怅惘。她并没有等到要等的船儿,却等到了“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之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却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之物。落日流水,悠悠而去,而且“斜晖”又是“脉脉”的,无限相思之情,尽在不言之中。最后,她只好“肠断白蘋洲”。白蘋,水中浮草,色白,是她所见之物,又暗关她所念之人。她遥望江中白蘋,不禁柔肠寸断,无限惆怅。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而耐人寻味的画。画面上,一位思妇翘首凝望着浩渺的江面,等待着远行未归的丈夫。那如痴如醉、神情惆怅的样子,使人深为同情。此词以平淡见长。全词不事雕琢,不设典故,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语言明白如话,读来却耐人寻味。全词意境清丽,风格自然,堪称小令中的佳作。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思妇由夫婿“朝朝暮暮”失信,而盼生盼死,登楼远眺,由希望变失望,由失望变痛苦,最后肠断白蘋洲。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堪称闺怨词的杰作。这首词语言明快,却又耐人寻味,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以“望”字为词眼,写她晨起登楼,盼望远行在外的丈夫归来的情景。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表现了盼生盼死的真挚情感和深切的痛苦。全词以平淡见长,不事雕琢,不设典故,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语言明白如话,读来却耐人寻味。创作背景温庭筠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这首词就是他在此期间所作。当时他由徐州赴扬州,而扬州当时为淮南节度使治所。温庭筠另讲解作者介绍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诗歌背景《望江南》这首词是温庭筠在唐朝晚期创作的,那时他身处社会底层,深感生活的不易和人生的无常。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江边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望与无奈。诗歌赏析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位女子独自站在江楼上,望着江面,期待着丈夫的归来。然而,千帆过尽,却不见丈夫的身影。夕阳斜照,江水悠悠,她的心情愈发沉重。最后,她只能望着江中的白蘋洲,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无奈。在这首词中,温庭筠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女子的心情和江景融为一体。江楼的孤独、江面的宽广、江水的悠长,都象征着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和期待。而夕阳斜照、白蘋洲的凄凉,则反映了女子内心的失望和痛苦。此外,温庭筠还善于运用音韵和节奏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这首词的韵脚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个独自站在江楼上,望着江面发呆的女子。总的来说,《望江南》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词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温庭筠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命运多舛的妇女们,感受她们的喜怒哀乐和无奈挣扎。结语《望江南》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它不仅展示了温庭筠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妇女命运的重要窗口。在今天看来,这首词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诗歌主题与情感《望江南》这首词的主题聚焦于闺怨之情,通过一位思妇的视角,展现了她在漫长等待中的焦虑、失望和痛苦。温庭筠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将思妇的内心情感刻画得细腻入微,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孤独、无助和绝望。在这首词中,思妇的期待和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精心打扮后独自登上江楼,满怀希望地期待着丈夫的归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艘艘船只驶过,却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艘。这种期待与失望的反复交替,使得思妇的心情愈发沉重。最终,当夕阳斜照、江水悠悠时,她的内心已经充满了绝望和无奈。温庭筠通过这首词传达了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她们往往被迫承受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这首词中的思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她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丈夫的手中,而丈夫的失信和不归则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温庭筠通过描绘思妇的内心世界,呼吁社会关注妇女的命运和权益,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情怀。诗歌风格与技巧温庭筠的《望江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花间派的代表作之一。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内心。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能够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温庭筠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在《望江南》中,他通过描绘江楼、江水、夕阳等自然景物来象征思妇的孤独和绝望。这些象征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在节奏和音韵方面,温庭筠同样表现出色。他巧妙地运用押韵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这种音韵之美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被诗歌所打动。诗歌影响与地位《望江南》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温庭筠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也为中国古代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花间派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望江南》被广泛引用和借鉴。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这首词的启发和影响,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同时,《望江南》也被誉为是中国古代闺怨词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妇女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望江南》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温庭筠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也为中国古代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