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PPT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译文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潺潺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如同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深海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重上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重游井冈山,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光辉前程,挥笔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早有,素有。凌云志:高耸入云的远大志向。寻:访问。故地:旧地,这里指井冈山。旧貌变新颜:指井冈山旧貌换新颜。莺歌燕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潺潺:形容水流动的样子。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即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地。在井冈山上茨坪西北面,海拔1300多米,形势险要,防守严密,当地群众称之为摩天岭,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风雷滚滚,旌旗猎猎,这是人间。寰,指宇宙。三十八年:一九六五年减去一九二七年,正好是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上九天揽月: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揽,采摘。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五洋捉鳖:五洋,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古人认为,五洋是海洋中的五个区域。捉鳖,比喻做容易办到的事。凯歌:胜利之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化用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世上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句。创作背景1928年秋,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65年5月,毛泽东重游井冈山,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光辉前程,挥笔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赏析此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号。它最早写于一九二五年年底,写在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之后,此时正值国共合作的北伐时期。这首词最早见于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边界党报》的第二期,题目《水调歌头·黄洋界上炮声隆》,毛泽东在“黄洋界上炮声隆”一句前还曾写作“黄洋界上打炮声”,在“唤起工农千百万”“不周山下红旗乱”两句中曾分别写作“唤起工农兵士”“不周山下红旗展”。这首词最早公开发表于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战友报》。此词上片忆旧,下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续)赏析(续)下片则写眼前,叙写重游井冈山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未来革命前景的展望。“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句,是对当前革命形势的描绘。风雷激荡,红旗招展,这是人世间变革天地的壮丽图景。一个“动”字,一个“奋”字,把红军战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在如此险峻的井冈山上,竟能看到如此壮丽的图景,词人自然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红军撤离井冈山已经三十八年了,弹指一挥,时间飞逝,而现在重又看到这风光依旧的井冈山,词人的内心是何等激动,何等兴奋!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三句,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英雄气概,以及对未来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与向往。一个“可”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高度信心,而“谈笑”则是轻松愉快地取得胜利的形象描绘。这充分显示了词人乐观主义的精神和作为一代革命领袖的宏伟气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二句,是全词的总结,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是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革命前途的乐观展望。从这两句诗中,人们可以悟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勇于攀登,世上无难事。正如毛泽东在另一首词中所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无论做何事,没有登攀不上的高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敢于攀登,敢于斗争,就没有达不到的顶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两句诗,既是全词的收束,也是全词的警策,它给了人们无穷的鼓舞和力量。此词写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趣;上片忆旧,下片写今,有今昔对比之乐;上下片均以七言句结尾,有以壮语抒怀之妙。全词虽然仅六十字,却内蕴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高昂,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珍品之一。影响这首词以其激昂的革命情怀、豪放的艺术风格和博大的思想意境,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它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这首词通过描绘井冈山的壮丽景色和回顾革命历程,表达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此外,这首词还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启发了许多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在创作中追求豪放、奔放的艺术风格,以及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革命情怀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这首词不仅是中国革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总之,这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以其豪迈的气概、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和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影响(续)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不仅在革命时期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学习。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豪迈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和文化领域,这首词被选入教材,成为中小学生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人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还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领域,这首词都被广泛引用和改编,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深受这首词的启发和影响,通过借鉴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首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革命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国际交流与传播,这首词不仅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这首词也为其他国家的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综上所述,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中国革命、文化、艺术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词不仅是中国革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