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旦角的特点PPT
戏曲中的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旦角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为主,以念白、做功为辅,而且要求唱、念、做并重。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上的特点,大...
戏曲中的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旦角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为主,以念白、做功为辅,而且要求唱、念、做并重。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上的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七种类型。正旦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女性,没有结婚的就叫闺门旦,已婚的就叫正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例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花旦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放荡泼辣,所以在表演上要求念白清脆流畅,做功明快伶俐,武打矫健利落,以念白、做功为主。从服装上看,花旦所穿褶子,都是色彩鲜艳带有花边的;从表演上看,花旦的动作很灵巧,常常是一步两转身,或是两步一转身,而且边走边舞,有的还边舞边唱。例如,《红娘》中的红娘、《打樱桃》中的打樱桃、《花田错》中的春兰等。贴旦贴旦有时简称“贴”,是旦角行当中的一种,多扮演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在表演上唱、做并重,念白多用小白(北京方言),而且念得很有特点,念白都念得俏皮、流利、圆润,带有一种稚气,没有多少坎坷的念白。身段动作比较灵活,爽朗大方。例如,《凤还巢》中的程雪娥、《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闺门旦闺门旦专演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没有出过门的少女,多是性格内向、腼腆,与正旦相似。服饰多是穿裙衣裳,或穿长衣裳。例如,《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思凡》中的色空、《凤求凰》中的卓文君等。武旦武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不但要求武功好,而且要有精湛的念白和做功。武旦穿的衣裳大都是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等,没有很特殊的服装。有时也会穿长衣裳,这样便于舞剑。武旦的念白、做功、打斗,都和一般旦角不同,要求很高、很严格。例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老旦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噪,唱念都用真嗓。从服装上看,老旦穿的都是老年的服装,颜色上不那么鲜艳了,而且式样上较宽大,带有“老旦蟒”、“老旦帔”等。例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彩旦俗称丑婆子,戏曲行当之一,指扮演女性丑角角色,一般为中年或老年女性,没有固定行当。彩旦俗称丑婆子,是由丑行中的男性扮演女性人物,其扮演的女性角色在戏中往往由应工丑角的人来扮演。如《铁弓缘》里的茶婆应工花旦却由丑角来演。因为这些角色的表演重念白、做功,而且念白多用方言,方言中又带有丑角的特点,所以就把这些角色归入彩旦这一行。例如,《拾玉镯》的刘媒婆等。